新闻动态

王华|中国画精粹--宋元山水画原创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22:38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宋代开始,山水画真正进入了鼎盛时期,宋元画家以自然山水为始,不同皴法的成熟运用,描绘各地的自然山川,加之情感寄托,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,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局面。

图片

宋人团扇《秋江暝泊》

宋元山水画,如两座高耸入云的山峰,在华夏艺术长河中投下了永恒的身影。这时代的丹青,非仅为纸墨上的风景描摹,而竟以天地为纸、以心为墨,演化成一种深刻文化精神的具象——从北宋初显的宇宙图式,到南宋对诗意栖居的凝视,终至于元代文人心灵的隐逸皈依,每一帧绢素都在无声诉说着民族精神内里的辗转蜕变。

图片

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

北宋山水,是宇宙秩序的庄严塑像。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中,主峰兀自矗立、直逼天际,山体凝重如大地骨骼,山涧幽深如时间刻痕;郭熙的《早春图》更如一幅精妙设计的自然交响,山势高低蜿蜒如龙蛇腾跃,林木疏密有致如音符排列,万物被纳入一种宏大周密的秩序构架。此非仅为自然之像,而是“天人合一”宇宙观的淋漓显现——山石草木皆成为宇宙精神的可感符号,是北宋人胸怀天下,欲为天地立心的宏愿在绢素上的回响。

生活是创作的源泉,也是艺术作品里意境的源泉。画家的情感和感受来自生活,郭熙的《林泉高致·山水训》中记载:“君子之所有爱夫山水者,其旨安在?丘圆养素,所常处也;泉石啸傲,所常乐也;渔樵隐逸,所常适也;猿鹤飞鸣,所常亲也。尘嚣缰锁,此人情所常厌也。烟霞仙圣,此人所常愿而不得见也。”宋元画家董其昌说:“以境之奇怪论,则画不如山水。”宋元画家畅游山水,饱游饫看,熟悉真山水,才能得山水之真趣。郭熙“身即山川而取之”、范宽“师物”、米芾“坐观江山,日夕卧起其中,以领略烟云出没、沙水映带之趣”、黄公望“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林中坐”等,只有对生活之景的不断观察与积累,才能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作。

图片

郭熙早春图

宋元画家在山水画的表现上,设色较少,注重墨色的运用,极力营造笔墨特征之意境。画之意境与画家的笔墨气质相辅相成,画家笔墨气质不同,画面所体现的意境也有所不同。其次是画面布局,北宋山水画以画面内容的丰富与构图的饱满为审美追求,画家把画面创造丰富,构图饱满,借客观物象之描写,表达思想情感;南宋山水之境界,追求以少胜多、以虚带实,利用空间的留白,即计白当黑,使画境寓意深远,开创秀丽、雅致的山水之境。另外,通过对画面物象的巧妙处理,峰峦林壑天然而成,舒畅自然,自成天趣。

南宋山水则悄然从宇宙宏阔转向了人间情致的精致浓缩。马远《踏歌图》中,巨石兀立如屏风般切割画面一角,人物踏歌而行,天地微缩成诗意的背景;夏圭《溪山清远图》则借“留白”为虚境,以水天浩渺之空阔托出山树之细微丰润。这种“马一角、夏半边”的构图,是艺术对现实饱含深情的回眸与凝望——画者将自然之壮丽凝练为可触可感的生活片段,使观者“不下堂筵,坐穷泉壑”,在咫尺之间寻得诗意栖居。

元代山水画更褪去外在形貌,化为文人心中深藏的丘壑。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以书法笔意入画,线条流转如篆刻金石,山石草木尽显内在风骨;倪瓒则更以枯笔淡墨,于荒寒疏林中安放一座座空寂无人的亭台——此等孤高之境,正如其画上题诗:“天地一蘧庐,生死犹旦暮”,画笔已然化为文人在乱世中安放灵魂的“蘧庐”。文人以笔墨为舟筏,载着他们澄澈之心隐入精神山水之中。

图片

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局部

宋元山水不仅仅是生活之景的再现,而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。“山水有可行者,有可望者,有可游者,有可居者。”画之境界即画者精神的栖息地,所期盼的理想图景。“凡所游履,皆图之于室。”画家重视山水画中的精神旅程,而达到洗身、养心、澄怀、畅神的灵境。宋代画家范宽正是因为“吾与其师于物者,未若师诸心”,才有了《溪山行旅图》的雄浑之境;郭熙的画气质孤傲、冷峻,在《早春图》中,体现了冬山惨淡而如睡之清逸之境。尤其是元代,与南宋社会政治的不同,放弃“学而优则仕”的传统儒家思想,把个人情感寄托于画,追求心灵的安逸与畅然。自然可以解决一个人心灵、精神以及现实面临的困难,因此,在元代山水中,画家多为表达胸中逸气,主要强调画家的主观情感,写实性退其次。隐士的出现,加大了山水画发展的进程,强调对“简”的追求,以倪瓒、吴镇为代表的元四家,现实之景的要求远不如心中之景之表达,“逸笔草草,不求形似”“抒胸中逸气耳”“聊以自娱”等,正是其真实的写照。

图片

郭熙林泉高致

宋元山水画家在不同的地域,取自然之精粹,创造出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,呈现出非凡的山水意境。虽然个人风貌不同,但是他们达到了艺术上的顶峰阶段,为后人学习之典范。

回望宋元山水画卷,其震撼力绝非仅仅来自技法,而是源于其深植于文化精神血脉中的演变轨迹。从北宋囊括天地的宇宙图式,到南宋对人间诗意的精心采撷,直至元代文人将山水化为心灵的净土——那绵延千载的笔痕墨韵,始终在无声传递着一个民族对天地、人世、心灵之间关系的深邃理解与执着追求。

那些泛黄绢素之上,不只是山水的形貌,更是民族精神的肌理。当我们凝视这些古画,亦是在凝视自身灵魂深处永恒不灭的宇宙之图景——那丹青中的宇宙,早已成为我们精神故乡的永恒地图。

图片

王华临摹青汴隐居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和初恋第一次在一起发生了关系到底是什么感觉,你知道吗?
下一篇:射洪7449厂